在leading和being lead的過程當中,用分享的方式幫助自己梳理心得或是所見所聞,是一個創業者必備的習慣。一來能夠幫助自己整理清楚對於過去經驗的沉澱,二來也能跟身邊的朋友分享和前輩們請益所得的一些想法。或許透過這樣的方式也能夠維持自己在整理這些事情的動力吧哈哈。至於名稱的來由,其實很簡單,就因為剛好創業時正住在三峽學勤路,也剛好那段時間添購了一台野狼傳奇。想必創業練習的過程,就好比風中的一匹野狼,必須在這段孤獨、煎熬的過程中不斷乘風破浪,勤奮學習。

向上管理往往是是受到忽略的

無論職涯的選擇是創業或是投入公司行號成為第一線工作者,只要在職場,都會遇到很多和同事、主管或是下屬互動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多半在時間的累積中,不斷延伸擴大,甚至成為辦公日常壓力最大的來源。

我們可以一個一個情境來討論,今天先來談談作為引導者或者專案的管理者,如果在問題和專案引導上試了幾次,部署一直跟不上怎麼辦?

這樣的狀況,可以先行在不損及自尊的狀況上,給予他自由發揮的空間,在有限度的範疇當中,給予嘗試性的引導。尤其這樣的對象已經不小心進入了決策核心或是討論層中,就應該以引導爭取空間,減少過程中的摩擦,當然在這互動關係中,決策層的效率就會被抵損,這時候就還是端看決策者的取捨。這樣的現實狀況是,如果沒有人可以予以替換,我們與其期待他/她會想通,不如直接了當的告訴他會怎麼辦,不過這是最求效率、最短線的作法(這裡想要特別附註,改變作法不等於降低標準,而是用更有效果的手段去解決現況)。

不過如果團隊還處在新創階段,就可以在專案的執行過程中導入一些工作方法,把工作框架建設好,同時針對這些基礎工程做好累積,請同仁把整體工作計畫完成,以期在這過程中可以有效養成格局、效率與精準三個核心能力或特質。

你要一個不會寫申論題的人,很痛苦的寫申論題,倒不如把申論題拆解成好多個簡答題,帶著他一題一題回答。我們在面對申論題時,可能有五個步驟,但是多數這樣的人無法把一個目標拆解,那你一直去怪罪他起承轉合寫了兩千字,後面什麼都沒有,寫了一堆言不及義的東西,對方也會埋怨,為什麼主管看不到後面的那些內容。但站在主管需要做好專案管理的角度去思考,比起完整的回答好一題,更希望看到的是,在每一個面向都有基礎的論述,去完整勾勒整個目標的輪廓,以及如何實踐目標的方法。

另外一個觀念是:「不應該先求有再求好,而是應該先求一件事情的完整」。意思是,再嘗試開展設計、執行一件事情前,應該先對事情的輪廓做初步描繪,再以此輪廓做細部的步驟、方法設計。因此對主管的工作回報中,才有辦法做到以終為始的專案規劃簡報,可以說「粗略的起承轉合,比起某一階段的長篇大論還要來得更重要」。

其實關鍵就在於節奏感的管理與溝通

所以以剛剛的概念來說,要步驟化的呈現這些事項目的就在於提供主管整件事情的節奏感,我們也不難去理解向上管理跟向下管理的互動關係,簡單的結果就是主管會給予下屬發揮個人特色的空間(因為擁有節奏感和成效的預期畫面,而賦予信任),然而在這過程當中,我們往往會忽略了「主管也需要一些個人特色展現的空間」。用情境來說明的話就會是,當你今天有一個工作項目獲得主管的改正,引起他不滿意的態度,言語間使得你認為在職場中的個人空間被嚴重壓縮,使得自己的工作成為一種「滿足他人期待的過程」,然而今天主管所表現出的情緒、講出的言語,難道就不是一種做自己的表現嗎?那主管、老闆到底能不能做自己?如果能夠想到這點,就更能夠理解主管表現、應對進退並沒有「take it personal」,所謂的emotion(情緒)也只是他的swag(風格)。承上的狀況我們提到了如何做到「在不損及他的自尊同時他也能夠去理解這是一種風格」,就需要在工作中培養具備脈絡性思考的人才。

這其實是一種脈絡性思考?

為什麼我們會說這是一種脈絡性思考?

我們要能夠理解的事實就是一個人做事的方法跟人的個性是其實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舉例來說:「早睡早起,與這個人是走嬉皮風格還是書生路線有任何影響嗎?早睡早起只是一個習慣跟方法,並不是一種風格。」這是最重要的一環,但是這個認知要怎麼建立,就是比較困難的地方,所以我才會認為比起根源性思考,培養脈絡性思考才是人才養成最關鍵的一環。(附註:空有根源性思考,不會對展開後續的結構和思考有任何幫助,但是脈絡性思考,是把根源、背景、前景、策略一併涵蓋的一種思考方法。)

客觀的來談,從主管的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並不會有解,更需要被討論的是:「如何讓工作者有這樣的認知?」,這是工作者在職場中無往不利的關鍵。如果反過來想,一個很重要的文眼就會是:「團隊的文化和做事情的方式,應該是分開來看的兩件事情。當然一部分人會駁斥這件事情說做事習慣也是文化的一環,當然以社會學或人類學的觀點,這些都是文化文化的元素,但這件事情實際在職場,文化可以簡單定義成一種大家共同認同的價值觀、願景,以及工作方法的綜合加乘。

如果變成一個公式就會大概會長這樣:團隊文化=價值觀 X 風格(氣氛)。

我們有機會再來以這個公式來細談,這個公式還會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組織文化形塑的進程。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