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聯合國通過《全球塑膠公約》,有望在 2024 年擬出一份具有約束力的法案,以終止塑膠浪費問題,要求所有國家針對國內發展狀況定出一套在地化的執行政策。全球每年產生約 21 億噸都市固體廢棄物,加拿大全境總垃圾量雖占全球不到 2%,在G20內排名第16,然而垃圾總量仍遠超越加拿大的人口數,被列為垃圾危機的高風險國家。

加拿大作為高度發展國家,於全球供應鏈上扮演領導角色,又目前的趨勢報告皆指出解決加拿大垃圾危機勢在必行。加國為了解決塑膠垃圾問題,於今年 7 月 20 日,發布至今年12月起禁止生產與進口一次性塑膠製品(single-use plastics)的禁令,希冀為全球永續行動立下新里程碑。

塑料產業在加拿大之重要性

從產業面來看,加國的塑膠製造工業涵蓋範圍極廣,飽含前、中、後端供應鏈,為加拿大經濟重要命脈。2017 年塑膠製造工業總產量為 350 億美元,佔了國內製造業銷售額的5%,其中一次性塑膠行業的收入為 55 億美元到 75 億美元之間,大約佔加拿大塑膠產品生產收入的四分之一。

此次塑膠禁令,全面性的禁止使用塑膠袋、吸管、攪拌棒、餐具、六罐裝飲料罐套(six pack rings)和食物容器等六大類難以回收的一次性塑膠用品,據學者統計,將會影響約250億美元和93000個工作崗位。而加國內受到該政策影響的產業該何去何從?

禁止塑料製品:邁向永續之路?

自加拿大政府頒布禁令前,各界早已分為兩派說法。部分支持者認為加拿大的塑料問題已經從垃圾累積昇華到影響土地、水源的汙染。儘管引進良好的汙染管理系統,加拿大每年的垃圾回收量仍佔不到整體 9%,且有 86% 的垃圾被運到垃圾掩埋場,造成其他地區汙染。

支持者也透露,雖然大多數業者開始使用生物性塑料,然而依加拿大極低的回收率,再加上生物性分解需要額外的工業化處理,在成本與技術的考量下,這些產品最終都會造成更嚴重的汙染。為此,有食品業者為了配合加拿大的塑膠禁令,提供「零塑膠」的選購指南,藉此提倡「消費者小小的舉動,也能影響生產食品供應鏈降低使用塑膠製品的機會」的精神。該指南還提出可以將產品訊息,如:產地、生產時間、相關標章透過技術刻製在原型食物的表皮上,減去印製成分標籤的成本;透過散裝食品,消費者可以自備購物袋,到賣場選購他們需要的數量,減少食物浪費及包裝。

綜上所述,加拿大永續意識逐步成長的過程中,雖然能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量,但是相關業者若無法更進零包裝行動,只會變相提高包裝成本,讓垃圾問題不但沒被解決,替代性包裝材料的成本及汙染問題,還會讓加國整體垃圾問題更加嚴重。

塑膠禁令對永續鏈的重大影響

為此,加拿大的公共政策顧問 MEI 提出相關見解,全面禁止使用塑膠製品,會造成消費者選用密度更高的聚合型塑膠袋,增加處理廢棄物的困難度。認為該政策應以加州禁塑案例為戒,因加州減少的四千萬頓塑膠袋正好與後續生產的一千兩百萬噸聚合型塑膠袋互相抵消,證實禁塑政策不但沒有達成垃圾浪費目標,還增加廢棄物處裡的工序。

MEI 也指出,使用塑膠製品其實可減緩食物浪費,據估計,加國每年食物浪費破三千萬噸,而透過包裝有望預防一千萬噸以上的食物被丟棄。若要回扣 SDGs 設立的目標,可以聚焦在 SDG12 責任消費與生產內的子項目中,分別影響到12.3 糧食浪費、12.5 預防、減量與回收減少廢棄物產生及 12.6 結合跨國與大型企業將永續行動列入其年度報告中。從禁塑令的政策可見各國對改善垃圾議題的決心,然而 SDGs 目標不是解決單一向度的問題。針對此事件,加國提供給企業更上法規的時間顯然不足,MEI 建議,加國政府應透過信貸、減稅等財政措施誘導大型企業開發創新方法,且從中獲取更多永續利用塑膠產業的解決之道。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